第四卷 后记

各位好。

这次是史实哏的原哏解说。

首先在此回答在推特上收到关于一~三集的问题。

Q:「吸血鬼不是强大怪物而是弱者让我受到冲击,有拿来当基础的根据吗?」

A:基础就是在近年的创作中加入各种强大要素之前的中世纪吸血鬼形象(本文中伊琳娜吐嘈列夫的部分)。喜欢牛奶和惧高症是我自创,没有味觉是责任编辑的点子。

Q:「伊琳娜有拿来当原型的人物吗?」

A:是有原型,不过不是人物。是把苏联在一九六一年初的实验中发射,名为「伊旺•伊凡诺维奇」的人偶,与美国所发射的黑猩猩汉姆融合在一块。苏联发射人偶是机密,为了防止遭到美国窃听而播放烹饪节目则是事实,第一集是把该段情节加上酒来改编。

Q:「受到本书的影响我对太空开发产生兴趣,看了『阿波罗13号』、『加加林』、『关键少数』等电影。可否列出您参考的电影、小说、书籍。」

A:资料很多是绝版古书,我举些容易拿到的。

电影『HAM~黑猩猩太空人的故事~(暂译)』……刚才提过的汉姆的纪录片。

电影『太空竞赛(暂译)』……以两位科学家的视角所看到的太空竞赛,这两位科学家为柯罗文和克劳斯博士的原型。

书籍『阿波罗与联盟 美苏太空人所揭开的开发竞赛真相(暂译)』……交替描写两国,有值得一读的价值。

书籍『行销月球 阿波罗计画与史上最大规模的宣传作战(暂译)』……必须用跟『关键少数』不同的视角描写,考虑到最后就想到代言人。

Q:「第三集最后的游行是实际上发生过的事吗?」

A:那是创作,不过当时有很多示威游行,反对阿波罗计画的团体游行到火箭发射基地,公民权运动的大游行,是以这种时代感当作基础。或许只是没留在记录上,有某些人在城市的角落这么做过。

附带一提,我会想到游行是踩着踏步机时偶然看到Aimer的「ONE」这首歌的广告。然后莱卡库雷森特的原型是纽奥良,奥良(Orleans)→法文的奥尔良(Orléans)→奥尔良的圣女贞德→拿着旗子的异端圣女……这样连结,换句话说凯伊的原型是圣女贞德。

接下来是第四集的解说。在意剧透的读者请在看完小说内容后再看下去。

这次成为舞台的世博原型是于一九六二年四月到十月间举办的西雅图世博,「太空时代」、「二十一世纪」等主题与展览馆的内容是根据现实。的确也有举办研讨会,不过内容我有进行改编。

此外在现实中,造访美国并前往世博的不是加加林,而是第二号太空人季托夫。还有因为联合王国的太空飞行提早半年成功,核战的危机也提前。附带一提,甘迺迪假装感冒缺席世博的致词是事实。还有航向「被囚禁的小岛」的货轮是加加林号也是真的,我也觉得这超不妙的(现实中的企图不明)。

然后缔结非军事共同开发太空也是事实。如果甘迺迪没遭到暗杀,赫鲁雪夫没有失势,太空竞赛会不会步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关于这点,请阅读后记之后的篇章。

再来,本集是由名为萨妲希亚的女王来阐述甘迺迪的故事。我是从甘迺迪的演说中节录,加入登场人物的各台词中。其实到第一集写完之前都还不是联合王国而是合众国。可是这样实在太接近美国了,所以换成联合王国,但日文版的第一集有一处忘记把总统换成首相……(再版有修正,可是日文版的电子书好像没改到,请容我在此订正)。

虽然跟剧情无关,说到西雅图出身且对科学有兴趣的比尔究竟是谁呢?那个少年的背景设定虽为虚构,但据说成为雏型的那个人在少年时代也曾享受过世博。

本集也在许多人的协助下得以出版。

鲽老师。这封面实在太神圣了,我光看着就能抵达月球。

田端先生。您有对「轻小说」这部分做出反应,我也确信这次真的是轻小说。

接着是支持本书的各位,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本书成功出到第四集了。

话说,我在写这篇后记的现在,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偶然地发表了想开发自阿波罗计画以来的载人登陆月面机的新闻。目前以在二〇三〇年左右登陆为目标。如果有人因为阅读本书而成为开发此计画的契机,那的确很棒呢。

不论是本书或现实都不知道通往月球的道路将会如何发展,但让我们做一样的梦吧。

想吃海鲜披萨的同志留

牧野圭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