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三七轻小说 > 角川文库 > 横滨车站SF > 后记

第一卷 后记

自从横滨车站于大正四年在这个行星诞生以来,连续一百多年来持续进行改建工程,未曾停歇。因此有不少人戏称「横滨车站是日本的圣家堂,永远也没有完工的一天」。

但请好好地思考,对横滨车站而言,什么才是「完成」?工程结束就算「完成」了吗?

所谓的「完成」,一般是指「达到最终型态」。圣家堂根据高第的设计图建筑,朝著目标不断迈进,所以是「未完成」。

但是,横滨车站百年来的建筑工程并非为了达成某种具体的最终状态。反而是为了因应横滨市以及日本整体铁路网的需求,而柔软地持续变化。这反而是作为都市中枢的车站应有的模样。换句话说,「持续进行修建工程」才是它的完成型态。

这和生物的行为很类似。我们人类不断从外界吸收食物或氧气,将多种物质排出外界,这并非人类为了迈向「完成」所做的过程。我们为了维持肉体而每日进食,这种流动的状态才是人类的完成型态。

正因我们具有这种动态系统,我们的肉体才不会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而能维持恒定体温,并藉著免疫系统击退不断入侵的病原体,受到外伤也能某种程度自愈。正因生命持续变化,才能维持一定的状态。一旦这种流动性停止,那意味著作为生物的死。

伊利亚•普里高津(一九一七~二○○三)将这种透过物质或能量流进、流出来维持整体秩序的状态称为「耗散系统」,并以此理论获得一九七七年的诺贝尔奖。他的观点对科学思想造成极大影响,本作品也是受到这种思潮启发的科幻小说。

底下简略说明本故事成立的经过。笔者在二○一五年初于Twitter上提出前述「横滨车站生命体理论」,并顺其自然地写下横滨车站不断增殖、最终覆盖全日本的科幻小说风简易大纲。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这份初稿保有强烈的贰瓶勉《BLAME!-探索者》模仿风格,因为意外获得好评,便花了半年写成长篇小说。现在重读,明显可看出受到笔者国高中时期爱读的椎名诚《アド・バード》一书的强烈影响。

之后,KADOKAWA新设立了「KAKUYOMU」小说投稿网站,为了共襄盛举,便用这篇小说参加第一回网路小说大赏(科幻部门),很荣幸获得大赏,并得到出版的机会。听说第一回的得奖作品通常对该文学奖方向性上有所影响并具重要意义,老实说,不禁想问KADOKAWA,让「这种作品」得奖真的好吗?

在书籍化的过程中增删修改,结果难以收为一册,便将在「KAKUYOMU」连载的外传部分收入第二册。此处同样也经过大幅删修,预定来年发售。

由新川权兵卫老师改编的漫画版亦预定于网路漫画网站「YOUNG ACE UP」上连载。相信当各位读者看到这篇后记时已经开始了。虽然一般而言在原作大为畅销后才会进行漫画化,这种时间悖论在科幻作品中挺常见的。

换言之,本作品已老早不受笔者控制,开始自我增殖了。这样的发展倒是十分切合本作品的主题呢。

另外,我的新作《重力アルケミック》将于二○一七年初由星海社出版。这部作品是关于地球每年膨胀百分之三,陆地变得过剩的世界的故事。对本作品过度增殖的水泥感到厌烦的读者可以试试。

最后我想借用一点篇幅,向精准地用插画诠释这个异常世界的田中达之老师、漂亮地设计出二足步行自动验票机造型的新川权兵卫老师、为不熟悉结构遗传界基本性质的我仔细讲解的横滨县立大学远藤老师、从本作品极初期(开始有发想的二十六分钟后)就为我加油打气的学习院大学田崎晴明老师、关于仿生人的心理描写基于个人经验给我极有意义指教的齐藤2号、关于人生总是给我似浅又深建言的驴子班杰明,以及KADOKAWABOOKS编辑部的诸位同仁,致上我最深的感谢。

二○一六年十一月吉日 于站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