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后记

门司柿家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太好。

对于我来说,创作过程中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起名字。偶尔会有如天启般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一个好名字,但其实大部分场合下是什么都想不出来的。所以经常会求助于各种媒体,拉一些看起来差不多的来凑数。像本作的话有很多名字其实是出自音乐方面相关的,不过全列出来会很冗长,所以就省略了。

笔名也是如此。其实本来在网上写文章就是消遣的一环,所以起笔名时候我也没纠结太多。因为自己写了点东西,所以就很随便地觉得「写文章的人」就可以了,然后随便找了个同音的汉字,结果现在很是后悔。别人就算跟我说「没啥本事还想学The Band装X」我也无法反驳,所以还请各位不要对我说这样的话。

【译注1:“门司柿家(門司柿家)”与“写文章的人(文字書き屋)”在日文中都读作“もじかきや”】

【译注2:“The Band”是上世纪北美一支著名乐队的名字】

其实要说的话这世上写文章的人的多了去了。有的人被称为文豪,也有些人靠写文章为生,并因此而赢得了一些名声,将这些人全都无视而自称「写文章的人」是要闹哪样啊。实在是不太好,非常的不好。感觉好像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了很多人。

像这样一直惹别人不高兴下去,搞不好哪天我会被秘密干掉也说不定。不过就算我消失了,也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的「写文章的人」出现,连绵不绝。就像我会意外地出书一样,将来大概也说不定会有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成为「写文章的人」。正在读这些的各位,你说不定就是下一个「写文章的人」呢。

总之这些都先暂时不提,只说作为主人公的贝尔格里夫的名字,真的是非常不可思议地突然浮现在脑海里的。和现有的角色的名字都不重复,对于树立人物形象是非常有帮助的,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而这位贝尔格里夫先生,在本卷的封面上显得有些疲惫。

不过其实也不难想象,久别之后终于再次见到爸爸的安洁琳兴奋异常,来回乱跑安静不下来,结果拍封面照时反复拍了二十来次才终于定下来。这其中也有贝尔格里夫摆出笑脸的版本,但反复拍了这么多次,最后还是因为这个疲惫的表情比较有趣所以决定用这个了,感觉有点过意不去。还有就是趁机偷偷在后面眨眼的安奈莎,不用说过后自然是被安洁琳和米丽娅姆又捉弄了一番。

个人来说真的是非常喜欢这个封面。不知道各位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仅从这一张图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整个故事。还没有感受到的人请努力去试着感受一下。

应该说toi8氏的工作一如既往的完美。这才是所谓的专业人士。让本小说可以升华到让人愿意拿起来看看的程度,这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toi8氏的功劳。toi8老师,真的是非常感谢。

然后接下来说点可能比较无聊的私事,就是这个作品在出版的时候里面的某些表述进行了修改,具体来说就是把「吉普赛人」这个词换成了「流浪民族」。原本在作者心中对于吉普赛这个词的印象都是非常正面的,比如法国有个乐队叫“吉普赛国王”,还有“The Band”的「Acadian Driftwood」、范·莫里森的「Caravan」和「Into The Mystic」、柯提斯·梅菲尔德(又译寇帝·梅菲)的「Gypsy Woman」等诸多名曲中都有提到过吉普赛人,因此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再就是感觉这个词本身的发音就很有异国情调,所以非常的喜欢。

其实在校对第一卷的时候就有人提到过关于「吉普赛」的事情 ,不过那时候我因为知识不足,所以还是就照原样写写成吉普赛人了。

不过我后来因为一些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些与吉普赛人相关的书籍,这才知道他们的苦难历史,以及「吉普赛人」其实原本是对他们的蔑称,这让我不得不重新进行思考。这次第二卷到了打样校对的时候才突然进行更改,把责编M先生也吓了一跳,所以也借此地表示我的歉意。

但要说的话,吉普赛人自己所主张的「罗姆人」这个叫法对于我个人来说听起来实在是不如原来那么有魅力,在纠结了许久之后最终定为了「流浪民族」。原本吉普赛人这个称呼就不是用来指代单一人种或是单一民族,而是用来表示「居无定所,在各地四处流浪,靠卖艺、占卜等为生的人们」这样一个很笼统的称呼。「罗姆人」只是某个单一民族的称呼,而本作品中登场的「吉普赛人」并不是「罗姆人」。

像这样子不得不改变表达方式,不是因为罗姆人本身的存在,而是因为那些歧视迫害他们的人的过错。因为他们做了这些肤浅的事情,结果现在害得我不得不如此辛苦,真的是给人添了好多麻烦。

说这些也算是想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不光是只会插科打诨,也有这种认真考虑事情的时候,那么就在这里收尾吧。

我觉得大概应该不会有人一上来就从第二卷开始买来读,所以说继第一卷之后又买了这一卷的各位读者朋友们,真的是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希望下次能在第三卷与你们再次见面。

二〇一八年四月吉日 门司柿家

插画师的后记:猫耳!

2018 吉日 toi8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