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上现在有本《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单行本※。
注:此处指日文单行本。
这本单行本有著作工精良的硬壳书封,书页也不是单纯的白色,而是淡淡的奶白色。让我不胜怀念地想起,当时的编辑连选纸也十分讲究。
封面由衣谷游老师绘制。
出版日期……一九九五年。
光看这个数字还不觉得怎么样,不过若用二○二二年计算,相减的数字结果就会让人眼前一花。※
注:日文新版在二○二二年出版。
◆
我的出道作是《Criss Cross混沌的魔王》,我投稿第一届电击小说大奖,等待结果揭晓的期间,执笔写出的作品就是《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
以《穿越时空的少女》为首,我本就喜欢以时间为题材的科幻作品。不过促使我提笔写下这部作品的契机,是我当时在有线电视上观看的一部名为《时空怪客(Quantum Leap)》的欧美剧集。
事到如今,我已经忘了详细剧情。不过我还记得故事并非普通的时空旅行,而是只有意识回到过去,附在过去的人身上,设定非常有趣,令人着迷。
该剧的原文标题是《Quantum Leap》,为了和一般的时间旅行(身心同时跳跃)做出区别,影集内将「只有意识转移到过去的自己身上」类型的时间旅行,称之为「时间跳跃(Time Leap)」。这个名字也就这样成为了我的作品的标题。※
注:日文原文书名直译即为《时间跳跃》。
后来,同为电击小说奖出身的后辈作家绫崎隼书写关于时间跳跃的作品时,特地和我确认:
「对时间跳跃一词定下定义的人就是高畑先生,请问我可以这么理解吗?」
真是个认真的家伙。
「我只是为了在作品内做出区别,才在作品中进行定义。实际上在时间旅行类的科幻小说中,『时间跳跃』一词的定位到底是什么,老实说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这么回答。
不过在筒井康隆老师的《穿越时空的少女》(一九六七年)的本文中,就已经出现过「时间跳跃」一词。因此肯定的是,「时间跳跃」并不是我独创的名词。
◆
顺带一提,当初出版《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时,编辑提议「如果请到开山祖师的筒井康隆老师写后记就好了」且真的联络筒井老师。但当时正值筒井康隆老师宣布停笔的时期,因此未能如愿。
「很遗憾,事情就是这样。」
当我到编辑部开会时,编辑这么说,并出示一张明信片。上面竟然是筒井康隆老师的亲笔回信。尽管回信内容旨在谢却邀约,但还是在字里行间提及我的作品。
我不禁屏住呼吸。
「哎,还是有其他可以尝试的行销点子,你也不要太沮丧。」
听到编辑对我这么说,我回应道:
「不,那倒是无所谓了。」
「啊?」
「总之,请将那张明信片交过来。」
我二话不说抢了明信片回家。
明信片就此成为我家的家传之宝。
再顺便一提,当我向《古书堂事件手帖》三上延老弟讲起这件往事,他喃喃说:
「感觉能卖很多钱呢。」
「你这个金钱的奴隶。」
我如此予以谴责。
◆
和我第一部作品《Criss Cross混沌的魔王》一样,《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也被改编成广播剧。负责替主角若松和彦配音的是绪方惠美女士——提到绪方惠美女士,就会想到碇真嗣;提到碇真嗣,就会想到那句名台词「不能逃避」。因此当她用同样的声音,说出若松和彦那句台词时,明明是很帅气的台词,却让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新世纪福音战士》播出时间也是在一九九五年,所以《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改编成广播剧的时候,正逢《新世纪福音战士》人气火红的时期。考虑到这一点,我从当时就猜想配音选角是否多少有这方面的考量。
我还有一件事记得很清楚,关于饰演关鹰志的石川英郎先生。故事的后半段,关鹰志有一段教鹿岛翔香防身术的桥段。在故事中,尽管事出必要,他还是对触碰女性身体表现出一点犹豫。
关鹰志在此会带点客气地询问:「我要碰你啰?」不过石川先生的讲法……怎么说呢,感觉像在小心翼翼地确认对方的态度,又确实夹带着不纯的心思。让我在旁观录音过程的时候,不禁在内心吐槽:「可疑的人就是你!」
后来,我离开录音室稍微休息一下,发现石川先生也在休息区。我们打招呼聊几句,结果我在言谈间不小心松口,直接在本人面前吐槽了「可疑的人」。
石川先生哈哈大笑坦承:「其实我配音时也在想这样没问题吗?」
这个话题就这样暂告一段落。日后,我看到一位广播剧听众留言:「期待听到被原作老师吐槽的那句台词。」让我不禁心生佩服,没想到小小插曲也能制造话题。
◆
《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改编广播剧之后,也被拍成电影。
到了这个时候,我已经因为事情太过顺遂而产生不真实的感觉。面对各种要求,我只是暧昧地点头答应。
「来拍摄现场看看吧,顺便客串一下路人。」
我就这样被带到了一所茨城的学校。
当时是什么时节呢……我记得天气相当冷。
我没什么机会造访电影拍摄现场,到处好奇地东张西望。
学校内也有学生,不过我实在无法分出他们身上的制服到底是戏服,还是这所学校的制服,于是问了「你是真的学生吗?」然后被嘲笑一番(那位是真的学生)。
此外,广播剧中饰演若松和彦的绪方惠美女士还为电影献唱主题歌,各方面都要感谢她。
◆
回到小说的主题:最初构想中,故事的叙事者(=视角承载者)其实是若松和彦。当我翻出当初记录灵感的笔记本,看到自己笔迹留下的备注这么写的时候,委实惊讶。
从若松的视角看鹿岛翔香的话,她应该就像有着多重人格,讲话内容变来变去。而且不只说话内容,就连表现出来的急迫感和亲密感也跟着改变。我可能想写对此困惑不解的若松和彦被翔香搞得团团转而带来趣味性。毕竟这个阶段的若松和彦,只是一个会慌张、烦恼、也会因为女生而小鹿乱撞的标准高中男生角色。
不过采取这种写法,会产生各种不便。想来我就是因此才在某个阶段决定反转整个故事结构。大胆尝试之下,这番大改造竟然出乎意料成功。老实说,过程十分痛快,让我判断这样行得通。
影响最大的一点是,若松和彦不再是故事叙事者之后,我就不需要描写他的内心。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把他的头脑提升到超乎常识的程度,减少他厘清状况需要的程序。
尽可能简明易懂地传达给读者——是我在写小说时非常重视的一点,我不想让故事变得错综复杂。我希望尽量减少若松和彦解明事情真相的步骤,同时尽可能压低鹿岛翔香的时间跳跃次数。这两点透过前述的大改造,奇迹般完美达成需求。
◆
故事情节底定之后,写作进展十分顺利。这部作品在性质上,无法更动故事线,所以我也不用考虑多余的事情。毕竟即使事后想到好点子,不管我如何苦苦思索,都无法再加进故事。
只有一处是事后追加,就是尾声。正是章节标题为〈最后的插曲〉的那一部分。
构思故事的时候,我打算让这个故事形成完整的环状结构。我希望将故事写成从序章开始,在终章结束,不过终章又连到序章的叙事结构。
然而当时的总编辑亲自找我谈,告诉我:
「这样故事没有完结。必须让读者有个明确的结尾。」
对我来说,这样的事后增写实在非我所愿,我百般不情愿。
要说我多不情愿,从最后一篇的章节标题原本被我命名为〈蛇足〉,略见一斑。
「再怎么样,也不能起这样的名字吧。」
被这么念了一番便改成现在的标题。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不过现在仔细一想,其实当时是我错了。
总编辑说得对,如果就那样在终章结束,故事就会给人一种悬而未决的感觉。
「只要读完前后故事,就能够推测出故事的结局」跟「故事的结局就是这样」,两者带来的说服力与安心感截然不同。
小说家的某些奇怪坚持实在不能照单全收。
◆
当我完成一部作品后,我就会对作品的世界观与角色产生感情。
我会开始思考「这些角色之后会怎么样呢?」或「如果换个角度来处理这个题材,说不定会有不同的看点」。
我写完《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之后,我也有过模糊构想。
其中一个想法是另一种版本的时间跳跃:故事的主角偶然间得到一个神奇手表(或类似的东西),手表其实是某家企业暗中开发的仪器,让人可以在任意时间点存档,事后再回到该时间点。这么一来,如果遭遇失败,就能从存档的时间点重来。
在旁人眼中,使用仪器的人就像运气奇佳无比。开发仪器的企业因此注意到主角并展开追踪。企业试图让主角在无论怎么走都是死棋的时间点存档,而主角机智地避开这样的局面。恼怒的企业最后决定远距离狙击主角,收回仪器……故事大致如此。
不过这个故事写在一九九五年当时也就算了,在已经有《明日边界(AII You Need Is Kill)》、《奇异博士(Doctor Strange)》和《夏日时光(Summer Time Rendering)》等作品问世的二○二二年,这样的构想已经过时。
大家有想到什么好点子的话,请尽可能早点完成并发表出来吧。
◆
另一个想法是完全不同类别的故事,讲述若松和彦和鹿岛翔香之后的故事。
故事具体来说,就是倒叙推理小说(虽然推理小说可否出现超能力者很值得讨论,不过在这个故事中,鹿岛翔香并不会使用超能力)。
主角是和若松和彦与鹿岛翔香同班的男高中生。
故事从一个杀人现场开始,主角进行善后作业,避免留下证据,随后离开现场。当他试图为自己制造不在场证明,到市区时,主角遇到若松和彦(与鹿岛翔香约会中)。主角知道若松和彦头脑好,虽然心中大喊不妙,但还是佯装冷静,顺利脱身。
几天后,尸体被人发现并登上新闻。当主角到学校时,遭到若松和彦询问:
「对了,前几天你在那里做什么?」
若松和彦在这个故事中担任侦探。由于案件和他没有直接关系,他并未积极调查。然而随着第二、第三起事件的发生,主角试图远离若松和彦,却反而让两人牵涉得更深。最终若松和彦拆穿主角手法,并揭开隐藏在诡计背后,主角真正想要隐藏的真相……故事大致上是这样。
构思这个故事时,其实我最想写鹿岛翔香将卷入事件,若松和彦激动大喊的桥段。
「你敢把鹿岛扯进来,我绝对不会放过你。」
若松和彦失去平素冷静的样子,如此发出怒吼,原因是鹿岛翔香若是感受到超过一定程度的恐惧,可能会再次引发时间跳跃现象。如此一来,若松和彦便不得不为了解决事态而费尽苦心。
尽管鹿岛翔香能够正确理解若松和彦发言的真正意涵,这番话听在她的耳中合情合理,毫不奇怪。不过对于不知个中原由的翔香友人而言,这番话想必会让她们发出娇羞的尖叫,为之骚动。要是能够不着痕迹地表现出双方反应落差,应该能成为有趣的桥段。
顺带一提,尽管我已经把故事构想到这个程度,却依然没有动笔的原因是……简单来说,若松和彦的洞察力太强了,故事需求与若松和彦的能力无法取得平衡。我认为与其硬要写而写出不合理的故事,倒不如把故事砍掉重来。
(除了这些,当时记录灵感的笔记本中还写下许多其他构思与妄想。虽然现在重读起来相当有趣,不过没有完成的作品幕后花絮没什么价值,就说到这边为止。)
◆
以前筒井康隆老师曾将《穿越时空的少女》称为「孝女」。因为该作多次改编成影视作品,每每替他带来收益。在此斗胆借用大前辈的谑称,对我而言,《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也可说是我的「孝女」。时隔二十七年,竟然还有机会再出新版,实在不胜感激。
不仅止小说,无论绘画、音乐、电影还游戏等,让作品现身,面向世界的工作,都隐藏着不知何时从哪里得到回响的惊喜。
《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虽然放在轻小说类别中出版,不过有读者将其视为科幻小说,也有读者视为推理小说,甚至有人当恋爱小说来读,大家的见解十分多样,非常难以预测大家读完作品的心得。
我经常收听一个评论电影的广播节目。去年我像平常一样,漫不经心听着节目,竟然听到主持人提起《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和我的名字,我吃惊不已。因为这个广播节目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我纯粹出于个人喜好收听,不曾预想过节目会提到我的作品。这对我来说相当震撼,让我甚至思考能否以这个情境写出一篇作品(职业病)。
这次《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的新版发行,获得米泽穗信老师大力推荐。得到专业推理小说家如此高的评价,实在让我受宠若惊。
我从出道起,就希望写出得到读者长久喜爱而不是迅速过气的作品。在我担任电击大奖评审的期间,我也一直推崇不被时代影响的普遍性及贴近现实的心理描写。
站在这样的立场来看,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仍有许多人记得我的作品,对我而言是莫大光荣。我的理想也像透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了,我真的非常开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间跳跃的你来自昨日》不仅是个「孝女」,更是帮人达成心愿的幸运符吧。